
1、主光
主光又稱為“塑型光”,是畫面中的基調光、造型光,是塑造環境、刻畫人物的主要光線,是畫面造型、構圖的重要因素,是直接來自環境中的主要光源。主光是畫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強光,在照明設置時主光多用硬光,使被攝體有明顯的陰影,確定其主要面貌。主光決定著該場景的總的調性和格局、光效和氣氛。
2、輔助光
輔助光又稱“副光”,其強度低于主光,用來照射主光沒有照射到的背光面。輔助光的主要作用是調節主光帶來的陰影和畫面光比,讓被攝體的陰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使其具有更多的層次和細節,并幫助主光塑造形體。輔助光一幫使用較為柔和的散射光(軟光)進行照明,不會再物體上形成影子,這樣既能調節陰影的作用又不至于與主光產生沖突。
在影視廣告片拍攝中通常使用的布光方法是“三點布光法”。首先將光源放在被攝物體前面,使它與被攝物體形成一定的角度;然后再被攝物體的一側布置輔助光,用以部分弱化由主光照射所形成的陰影;最后,布置逆光。將光源布置在被攝體后部高處,使被攝主體的輪廓邊緣形成光亮效果,可增加主體的立體感與層次感。
3、輪廓光
輪廓光是會使被攝對象產生明亮的輪廓光線,通常是對著攝像機方向的逆光照射效果。輪廓光起勾畫被攝對象的基本造型特征。在主體和背景影調重疊的情況下(如主體暗,背景亦暗),輪廓光可以分離主體和背景的作用,在用人工光照明中輪廓光經常和主光副光相配合使用,使畫面影調層次富于變化,增加畫面形式美感。
4、修飾光
修飾光也稱為“裝飾光”,是一種用來強調被攝對象某一細部的光線,如人物攝影中的頭發光。、眼神光、面部校型光,還有服裝光及局部環境道具光效等。修飾光能對被攝對象的某些局部細節進行光的美化和加工,使造型、影調層次、色彩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
5、底子光
底子光是指從攝影場景中心位置的上方或者前方用人工照明工具進行普遍照明的光線,是整個光線的基礎。這種光不會形成明顯的陰影,對其他的光照也不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其目的是讓場景中多有被攝對象都能受到均勻的柔光照明。
6、效果光
效果光是能夠 造成某種特殊光效的光線。在影視藝術中,效果光有光源效果和情緒氣氛效果光兩類。
a、光源效果光是指主光源之外的其他光源效果、特殊的光源效果、自然界特定時空中光線效果等等。環境中往往同時存在幾種光源,除做主光使用的主光源之外,其他光源光的再現都屬于效果光范疇。特別是一些特殊的光源效果如燭光、臺燈光、屏幕光、閃電光、開燈關燈的光效、行駛的車燈光、火光、水面反射光等;效果光也指自然界特定時空中的光線效果。特殊的時間光效如夜景、日出、日落、黃昏等效果。特定空間的光效如昏暗的山洞、陰暗的牢房等光線效果。
b、情緒效果光是為了獲得喜劇效果使用的各種特殊光線,可以增加銀幕上的真實感和喜劇表現上的效果氣氛。
7、環境光
照明主體周圍環境的光線叫環境光。包括環境主光、副光、修飾光和效果光。環境決定了畫面的影調、色調和環境氣氛的構成。